无数次革新与变法的实践说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这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这里仅就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革新与变法作些阐述,以期人们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自产生金属铸币以来,历代货币形式、种类、数量之多均为世所罕见,并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方货币文化,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等邻国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货币发展缓慢,很少重大变革。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下,虽然经历了一系列货币改革,开始具有现代形态,但始终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货币的紊乱状态。
“史前”,特指文明发生之前的全部人类历史,即文明史之前的历史。史学家们过去只能依据传说与神话来考订洪荒时代的华夏远古史,随着近代田野考古学的传入,考古学家的艰难探索,华夏民族的远古历史与文化,变得不再模糊……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它的技术成就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数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基础科学学科之一,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4世纪初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传统数学是当时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中国传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既可用于现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也对当前的数学研究有某些启迪作用。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发明了陶器,随后就以生产造型多样、釉色丰富、窑口众多的瓷器而闻名于世。从质朴的最原始青瓷,到唐、五代瓷器的发展,从宋元瓷器的繁荣再到集大成的明清瓷器,与制作繁复的金银器皿相比,瓷器以工艺相对简单,价格相对低廉更为人们所接受,得到了上自王公贵族,下至百姓庶民的广泛喜爱。
年谱,史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人物传记体裁,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比较全面、细致地叙述谱主的一生事迹。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庭世代繁衍及重要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年谱与家谱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称呼,竟成了一个人人生的写照与折射,他的出身,他的生活、思想、活动,甚至他的后世名声,都能在称谓中捕捉到或荣耀、或艰辛、或通达、或心酸的影子,并烙刻上他所处时代的印记,反映着一个社会阶段的政治文化状况。在他们的称谓中,既有长辈的期望,也有个人的不懈追求,既有友朋的殷殷,也有自己对生活的切切,甚至体现了当时礼俗所规定的人际称谓规范,和当时人、后来人对其人所作所为、历史地位的不同评价。由此不能不说称谓研究是一门学问。本书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文学上名人称呼的介绍,对称呼(名、字、号)作了深入的研究。
中国是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极其灿烂的古代文明。古代典籍之多,居于世界之首。研究我国的藏书史是研究我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打开我国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因而有着重要意义。
雕塑是一门最古老的艺术,品类众多。不管是气势恢宏的兵马俑,还是构思奇巧的信宫灯,抑或高压珍贵的太湖石、厚重质朴的渎山大玉海……无不体现了巧夺天工的技艺;而白居易、苏轼、米芾等人的趣事,则给中国雕塑平添了无数意趣。
古代礼俗良莠混杂,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对现代社会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研究总结传统礼俗,加以批判地继承,倡导进步礼俗,弘扬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书介绍了中国礼俗的源流、育子礼俗、成年礼俗、婚姻礼俗、日常礼俗等内容。
据古书《古今注》记载,尧曾经设诽谤之木。这种木制品,形似后世的华表,既可以在上面书写对政府的意见,又可作为路标。是用一根横木交叉在柱头上,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在各路的交通口都有设置。这大约是我国文字记载的向上表达意见的一种最早方式,是上古时代原始形式的上书通信。
杂技艺术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杂技在汉代被称为“百戏”,隋唐时叫作“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和杂剧,才称为杂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各种表演形式了,如角抵戏、掷投刀剑、走绳索、爬高竿等表演。隋炀帝时设立太常寺,专门教授杂技技艺。到了宋代,杂技表演已有40多个节目,那时,有人能表演挑一担水在绳索上行走的绝技。可见,当时的杂技艺术水平之高。
地图测绘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成就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是我们值得珍视的遗产。本书要讲的,就是有关中国古代的地图和地图测绘的概况。
地方志,简称方志,是一个地力各个方面情况的记载。“周礼”的记载,透出了中国地方志的萌芽,两宋图经的发展,显示出地方志基本定型,清代方志学的产生,标志地方志进入新的更自觉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地方志是一座等待开发的宝藏。